点击下载: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教学 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试题 (历史部分)
第Ⅰ卷
本卷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乐记·乐论》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该材料
A.明确了社会的等级关系·;B.规范了宗庙社径的祭祀活动
C.强调了统治秩序与和谐D.制定了贵族政治生活的总则
25.历史学家许悼云认为,我国古代某一制度使地方精英不断进人行政系统,担任郡县政府 的椽吏。其中尤为隽异的少数人士,又由地方政府举荐,先在郎署学习,然后出任中央政府官吏,再外放为别处的地方首长执行中央政令,统治地方。该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6.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 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 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
A.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
B.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
B.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
D.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7.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 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人B.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28.“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2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也完成了种种社会变 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完成了社会转型B.催生了社会新现象
C.实现了改朝换代D.颠援了封建秩序
30.“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31. 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 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 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32.“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 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成为偕主的台阶。”据此可知雅典
A.用民主方式对待民主的敌人B.城邦体制下人们心胸狭窄
C.开启了民主政治的鼎感时期D.官僚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
33.依照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表述,英王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当政治斗争发展 到引起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这意味着英国君主
A.议会与首相之间起协调作用
B.“统而不治”局面已被打破
C.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
D.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作用
34.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82年 42% 39% 19%
1907年 35% 42% 23%
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C.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35.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 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
A.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B.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
C.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D.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秋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
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童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反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邮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
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律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
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鸡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间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
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范畴,由于出发点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不同,观点也不同。中国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相对于民族历史而言的,但不是民族历史的简革总和,而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基础上民族历史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不是指史学意义的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各民族普遍交往、相互依存形成的有机整体历史。历史学上的世界历史包含了有人类以来的全球范围的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特指16世纪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
—摘编自赵士发《世界历史理论:唯物史观研究的焦点》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加以解读。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顺做答,如果多做二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肠号的方框涂黑。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明初以来,虽然内阁首辅权势渐重,但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皇帝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由司礼监掌理奏章文书,甚至代皇帝朱笔批红。尤其嘉靖后期,“政务偷玩,事无统纪”,统治机构几乎陷入瘫疾.针对这种机构窒碍不通的积弊,张居正力主“天下之本在政府”,开始大力强化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受内阁节制。他还创设颁行考成法以责吏治,即由各部街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薄,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薄,月终注悄。……月有考,岁有稽”,据此“考其勤惰”,决定赏罚升降。
—摘编自曹大为《张居正改革:考成法责吏治外示羁房修伤边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以来出现政治积弊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世界政治力量
的对比变化及位居第一的实力地位,使美国产生了“领导世界”的强烈冲动,战后开始把太平洋大国的梦想变成为现实。……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苏同盟的建立,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
1948年5月10日,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总统,在就职仪式上宣称他的就任仅是向北方前进的第一步。次年,他命令部队越过“三八线”进行攻击。朝鲜半岛局势的恶化,为两大阵营斗争提供了激烈争斗的新舞台,而美苏双方对朝鲜半岛的关注又促进了半岛局势的恶化。本已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摘编自秦文甫、郭建良《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1936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指出:“我们联合回族中自己的一切武装力圣,并帮助其发展,我们更希望回民武装成为抗日联军的主要力全之一”.在各地回民抗日武装中.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林成为回民坚持抗战的一面旗帜。“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河间、献县一带,组织起一支回民武装,英勇抗击日本侄略者.1938年,马本斋毅然率部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党的领导后,部队迅速发展,1939年夏改编成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由于回民支队模范的群众纪律,对自己同胞风俗习惯的羊重,伊斯兰青年踊跃参军,部队发展到二千余人。“冀中回支”打遮冀中平原,六年多经历了大小战斗八百七十余次,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摘编自李资源《论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杭日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本斋组建回民支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马本斋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9分)
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A B C B A C A D D B
40. (25分)
(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内容逐渐丰富:以“仕”为主体,人数逐渐增多:以仕进为主要目的.致力于求取功名。(6分)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6分) (任三点6分)
(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新式传媒的推动:西学的传播;知识分子的觉醒.(7分)
不同:晚清以西学为主.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晚清重在救亡图存.古代重在谋求功名:晚清推动了社会变革,古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6分)
41.(12分)
评分说明:
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解读准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解读;③论证充
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观点较明确.解读较准确;②引用史实.解读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
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4-。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解读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示例:
观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特指16世纪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
解读: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首先.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了世界性。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正常发展.必须适应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新工业的建立已成为一切文明国家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其次.世界交往的扩大,使得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精神生活均出现了世界性的渗透与影响.因而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间的互相往来和依赖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各民族之间相互依赖性增强。
由于对外交往、世界市场的建立.每个国家的经济关系都冲破了原有的界限,具有一定程度的世界性。
44.(15分)
(1)主要原因:废除宰相制度;六部及六科直接向皇帝负责;宦官专权。(6分)
(2)内容:改革政府机构,强化内阁事权;颁行考成法,建立对官员考核问责机制。(4
分)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治腐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5分)
45. (15分)
(1)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美国霸权政策的推行;朝鲜南北两个政权的对立;亚洲政
治力量对比的变化。(9分)
(2)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使得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两国关系正常发展提供经验教训。(6分)
46. (15分)
(1)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6分)
(2)沉重打击了日军:增强了民族团结;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9分)